《两岸家书》:一部镌刻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影像志
来源:网络人气:742更新:2024-08-02 09:37:06
大型人文纪录片《两岸家书》,匠心独运地以“家书”这一传统而深情的文化符号为引,深度发掘并生动再现跨越两岸、横亘三四百年风雨沧桑的珍贵史实。通过对时代风云变幻之下苍生细民的命运沉浮的精细勾勒,生动诠释根植于两岸同胞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重新链接起两岸民众心中那份共同的民族记忆与情感纽带,完成了一次对两岸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深刻探寻与细腻重构,成为推动两岸年轻世代相互理解、尊重与交流的时代影像志,促进深层次的文化融通与情感共鸣。
一、以家书为线,勾连个体命运和时代变迁
澎湃的时代洪流,由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汇就。“家书”,作为跨时空的信息媒介,不仅凝聚着个体生活的细腻纹理与微小波澜,更在字里行间折射着时代的烙印,标注着历史章回中的起承转合。
连横诗作《过马兵营》
《两岸家书》开拓两岸纪录片的创作视野与策略,首次系统性挖掘和呈现“两岸家书”的珍贵价值和深厚内涵,精心遴选20个动人心魄的家书故事,通过个体化、主体化、故事化的影像记录,探触历史的每一个细微角落、透视时代的每一次重大变迁。从移民拓荒时期的艰辛、殖民统治时期的阴霾到台湾光复时期的曙光、两岸分隔的离愁别绪,直至两岸“三通”带来的新希望,《两岸家书》以全景式的视角,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台湾发展史与两岸民众生活史,不仅展现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深厚渊源,更深刻揭示了历史进程中两岸民众共同的心灵归宿。
纪录片取景地之一:台湾苏花公路
二、以情感为核,叠合恋家情结与家国情怀
家国两相依,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图腾与情感表达。《两岸家书》以情感为核心,根植民间家庭故事沃土,以普通视角回望历史侧影,将恋家情愫与家国之大义交织融汇,编织出一部跨时空的家国情感史诗。
鉴湖张氏家族文书
张钧凯追寻家族文书
该纪录片以清代文人张士箱在台后代的寻根之旅为序,追索历史脉络之际,亦温柔构建了“家”与“国”之间的坚韧纽带,缓缓拉开一幅由家族微观视角映射民族宏大情感的璀璨长卷。连雅堂、张我军等文化巨匠的时代步履,许寿裳、台静农推动新文化运动的艰辛波折,东山岛“寡妇村”的悲壮史诗,王德耀夫妇跨越异地的深情厚谊以及高秉涵不懈送老兵“归乡”的崇高义举……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故事背后,凝聚着割不断、离不散的亲情、爱情、友情和家国情,它们共同构筑起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的桥梁,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片中还巧妙融入经典歌曲,如恒春民谣《思想起》、闽南语小调《雨夜花》、《花好月圆》《康定情歌》等,或勇毅、或哀婉、或甜蜜、或深情,以饱满浓郁的情感色彩,进一步渲染了跨越海峡的亲情守望、爱情坚贞与人性光辉,深刻触及两岸民众内心深处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共振,使其在共情中沉思、在共鸣中认同。
大哥黄友谦致信三弟黄友恭
纪录片配乐之一:罗大佑《家Ⅱ》
三、以创新为匙,交融纪实思辨与艺术创造
充分把握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人文纪录片的精髓所在。在忠于还原历史的基础上,《两岸家书》融入合理的艺术想象与创造,植入对历史、人性与情感的深刻追问与思考,使每一镜头、每一叙述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力量与人文内蕴,呈现出中国特色的美学风格与艺术表达。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为了强化纪实性与思辨性,《两岸家书》遍访家书的主人或后人,将饱含深情的人物访谈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家书文字交相辉映,构建起多维度的叙事空间,赋予家书鲜活的生命力,让家书所承载的文化精髓与精神价值在当代焕发新生。在艺术化呈现上,该纪录片精心打磨,开创性地运用全景式动画场景与精细的后期风格化处理,精心雕琢每一个记忆“闪回”,以“情深义重是为家”一集为例,通过动画复现台湾老兵高秉涵因一口石榴而错失与母亲诀别的遗憾瞬间,以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与视觉冲击,带给观众深深的触动和洗礼。
四、以影像为镜,烛照历史图景和美好前景
5000年悠久灿烂、举世无双的中华文明,记载着先民迁居台湾的足迹,铭记着两岸人民并肩抵御外侮、共谋光复台湾的辉煌,映照着两岸同胞血脉相通、情感相依的历史图景和美好前景。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借助珍贵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两岸家书》不仅深情回望往事,更以宏阔的视野展望和平繁荣的辉煌前景,为深化两岸交流互鉴、推动民族复兴汇聚了磅礴力量。
在中华民族的孕育下,两岸人民血脉相承、命运交织。纪录片《两岸家书》用家书链接历史、情系家国、映射时代,拓展人文纪录片的思想高度、人文深度和精神厚度,用镌刻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影像,守望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故土原乡。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冷凇
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李雯雯